站內公告:
聯系我們CONTACT
2016/06/22 點擊量:0
山區地基處理怎樣進行?
基礎下局部遇基巖、舊墻基、大孤石、老灰土或圬工構筑物的處理方法:盡可能挖去,以防建筑物由于局部落于堅硬地基上,造成不均勻沉降而使建筑物開裂;或將堅硬地基部分鑿去30~50cm深,再回填土砂混合物或砂作軟性褥墊,使軟硬部分可起到調整地基變形作用,避免裂縫
基礎一部分落于基巖或硬土層,一部分落于軟弱土層上,其巖面坡度較大的處理方法:在軟土層上采用現場鉆孔灌注樁至基巖;或在軟土部位作混凝土或砌塊石支承墻(或支墩)至基巖;或將基礎以下基巖鑿去30~50cm深,填以中粗砂或土砂混合物作軟性褥墊,使之能調整巖土交界部位地基的相對變形,避免應力集中出現裂縫;或采用加強基礎和上部結構的剛度,來克服軟硬地基的不均勻變形
基礎落于厚度不一的軟土層上,下部有傾斜較大的巖層的處理方法:如建(構)筑物處于穩定的單向傾斜的巖層上,基底離巖面不小于300mm,且巖層表面坡度及上部結構類型符合表1要求時,此種地基的不均勻變形較小,可不做變形驗算,也可不進行地基處理。為了防止建(構)筑物傾斜,可在軟土層采用現場鉆孔鋼筋混凝土短樁直至基巖,或在基礎底板下作砂石墊層處理,使應力擴散,減低地基變形;亦可調整基礎的底寬和埋深,如將條形基礎沿基巖傾斜方向分階段加深,做成階梯形基礎,使其下部土層厚度基本一致,以使沉降土均勻。如建筑物下外基巖呈八字形傾斜,地基變形將為兩側大,中間小,建(構)筑物較易在兩個傾斜面交界部位出現開裂,此時在傾斜交界處,建(構)筑物還宜設沉降縫分開
基礎一部分落于原土層上,一部分落于回填土地基上的處理方法:在填土部位用現場鉆孔灌注樁或鉆孔爆擴樁直至原土層,使該部位上部荷載直接傳至原土層,以避免地基的不均勻沉降
ink